資訊詳情
12月10日清早,2018年年初從承德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退休的蓋萬林,像往常一樣出門遛彎,走出小區,他習慣性地在馬路邊駐足看了一會兒,他主要看那些來來往往的公交車。他說,他與公交車打了43年的交道,他對那些車有著深厚的情感。
今年60歲的蓋萬林,1975年剛一參加工作就到了承德公共汽車站(承德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前身),從一名修理工干到了公交集團副總經理,見證了我市公交事業的跨越發展。那些發展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在蓋萬林眼里,公交的變遷不僅演繹著企業的發展歷史,更折射了時代的發展變化。
車輛之變——
從“冒黑煙”到“綠色環保”
“改革開放的40年時間里,我市的公共交通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承德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退休職工——今年84歲高齡的任長江介紹,1969年承德公共汽車站成立時,只有火神廟發往承鋼、大廟、雙峰寺3條公交線路,8臺大客車和31名職工。到1979年,企業才緩慢地發展為4條線路,15臺車,200余名職工。
如今,我市的公交運營線路已增加至64條,不僅淘汰了全部的“黃標車”,還相繼更新購置了純電動公交車435臺、天然氣公交車193臺。這些公交車不光乘坐舒適、設施齊全,還綠色環保,尾氣排放均達到國VI標準以上,“冒黑煙”的現象再也看不見了。
1975年,蓋萬林開啟了自己的公交職業生涯。他清楚地記得,那時雖然只有8臺公交車,但品牌卻是特別雜,“產地有天津、北京的,也有四平、青島的,光產地就好幾個,車隊就是一個雜巴湊。”
“過去的公交車大家都叫它‘板板車’,沒有空調還都是硬板座椅,方向盤又大又重,跑起來哐哐直響,有時轉彎轉不過來,司機都站起打方向。夏天車里死熱,跑一圈下來一身衣服都濕透了。冬天更苦,每天早上司機要提前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上班,要拿著熱水瓶去給發動機加水,晚上要放水,碰到汽油車車輛使用久了,發動起來會冒出黑煙。”蓋萬林說。
“你再看看現在,所有的車都有暖風或空調,座椅也是舒適的軟座,與過去相比乘車環境那是天壤之別。再加上新老城區之間優美宜人的風景,坐在公交車里,無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都是一種享受。”蓋萬林一邊懷念,一邊感嘆著時代的進步。
在公交車輛發生變化的同時,我市的公交線網也是越織越大。如今,市區公交線網已由最初的單一型城區服務線網,完成了向以城市核心區為中心,連接輻射周邊縣區的上檔升級,“按需布設、合理分配、互為補充、多元高效”的城市公交線網已經成型。據統計,2018年日均發車3300趟,日均客運28萬人次,各主力線路陸續完成末班延時,基本解決了市民“出行難、乘車難”問題。
場站建設之變——
從“路邊站”到“綜合場站”
改革開放二三十年過去了,公交場站仍寥寥無幾,進入新世紀后公交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仍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公交場站的土地有的是租的,有的是借的。車輛入場率低,公交布線無法進行,嚴重制約了城市公交的發展。
2009年,公交場站建設迎來了曙光。拿過接力棒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決心建站攻堅,“大交通”引領著“大公交”,大型樞紐站、公交干線首末站、新型充電站俏立路旁。
2011年就建成了雙灤錦繡城、高新區南互通兩個樞紐站,依托錦繡城樞紐站這個“支點”,公交車向八里莊方向、六道河方向、偏橋子、陳柵子方向、吳營方向、南山根方向、湛營方向輻射了多條鄉村線路;依托南互通樞紐站,輻射了22路、27路、31路、39路、33路、36路等多條線路。同時,主城區的公交干線站也連連落地,除原有的下營房首末站,半壁山、碧峰門、武云橋、紅石砬首末站點綴在市區各處,撐起了城市中心區的公交網線。
2015年,機遇來了,壓力也來了。純電動車上線,充電樁建設首當其沖。公交集團第一期合作建設了下營房、紅石砬、錦繡城、灤電、單塔子充電樁;2017年公交集團自主建設了松樹溝、雙峰寺充電樁。目前,水泉溝、醫學院、閆營子、牛圈子溝充電樁正在建設;高鐵站、大窩鋪、半壁山充電樁也在規劃建設中。公交集團連連動作保證了新能源車這一新事物在我市順利發展。
區域樞紐站、干線首末站、充電站,場站體系讓公交集團有了底氣,推動企業駛向發展的快車道。目前,車輛進站率達95%以上,場站容積率可滿足未來10到15年車輛停放需求。
服務設施之變——
從“人工喊”到“智能報站”
公交行業要服務好出行乘客,不光要求駕駛員行車規范,還得靠乘務員密切配合。
承德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退休的丁淑芳回憶,1996年公交總公司推行在始發站和火神廟中轉站,乘務員下車溫情迎候乘客的站立服務新形式,一下子便拉近了與乘客間的距離。“那個時候,車上車下都是靠人工報站,乘務員身邊總是圍著一些人,他們基本上都是問這趟車的終點站是哪里,他要去的地兒坐這趟車能不能到,某某站到了嗎,諸如此類的問題。乘務員要是文靜一點的,聲音輕一點的,都有點兒壓不住。”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轉瞬間到了2011年。2011年12月28日,承德公交集團GPS調度指揮中心成立,該中心的成立實現了公交車輛運營系統由人工化向智能化的重大轉折。承德公交集團GPS調度指揮中心可實時監控運營的公交車輛,合理有效地對車輛進行排班、調度指揮,避免了車輛聚集等現象的發生,同時加強了對車輛超速、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等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GPS車載終端既作為報站器使用,進行自動報站,又可由調度更改LED漢顯路牌,隨時更改運行線路,合理調配運力。
隨后,承德公交服務熱線966789開通上線,服務熱線集公交政策咨詢、運營服務投訴、公交線路咨詢、實時公交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GPS調度指揮中心的成立與公交服務熱線的開通上線,使公交運營、安全、服務管理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說起這些年我市公共交通的變化,家住雙橋區石洞子溝路靜雅山莊的山淑敏阿姨感慨萬千:“以前車少人多,遇到雨雪天,坐公交車的人更多,那真是人擠人,最后幾個上不去都是售票員給硬推上去,公交車的門也是硬關上的。等車快到站了售票員就扯著嗓子報站,‘某某站到了啊,要下車的提前往車門這走走!’有時候人多,就得仔細聽售票員喊站,要不就容易坐過站。哪像現在呀,公交線路多,趟次也多,而且車站候車棚內站點信息清晰明了,車上的語音報站讓你一下子就知道到哪了。”
乘客支付之變——
從“給現金”到“掃碼支付”
12月10日早7點40分,在雙橋區西大街萬華小區居住的劉浩林來到雙柳公交站,不一會兒,7路公交車進站,他上車拿出手機調出乘車碼對準窗口掃碼,“刷碼成功!”很快他完成了支付。
劉浩林使用的是“承德公交行APP”。這是繼推行公交IC卡之后,承德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日前剛剛推出的一項便民措施。市民只需在手機上下載“承德公交行APP”,而后注冊并通過綁定的銀行卡進行充值,就可以掃碼乘車了。
“這生活真是越來越方便了,你瞅瞅,現在上車都不用準備零錢了,一刷手機就能付車費,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看見劉浩林刷碼乘車,一位趕早市的阿姨不禁感嘆起來。隨后記者與這位阿姨聊起了天兒。聊天兒中阿姨回憶說,以前的公交車上都有一名或兩名售票員,乘客上了車,售票員收錢、找零、撕票,這是固定程序。“那時乘務員一有人上車就喊‘剛上車的乘客買下票’,然后從前走到后,給乘客打票。后來換成了無人售票,上車之前就得準備好1塊錢,車上沒有找零啊,所以那時有了1塊錢我就單放著,省得坐車時沒有,有時攢一小摞。有時忘帶了,就得找個商店買點小東西換點零錢。后來實行了刷卡,這下省心了,只要充好錢帶著卡想用就用,不用準備零錢了,就覺得真方便。現在更好,連卡都不用帶了,只要有手機,想去哪去哪,以前哪敢想啊?!”
的確,高科技的介入使我市的公共交通事業實現了高品質的飛躍。40年來,時代在進步,承德的公交事業在不斷改善人們乘車體驗的同時,也實現了跨越發展。據統計,截止2018年底,公交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6個運營分公司,8個輔助性生產部門,7個獨立核算子公司,職工1850人,經營范圍涉及公交運營、汽車修理、配件零售、廣告發布、燃油經銷、汽車租賃等多種經營的國有交通運輸企業集團。
從柴油車到新能源公交車;從硬硬的板座到舒適的軟座;從固定線路到定制公交;車輛停放站從“路邊站”到綜合場站建了一“站”又一“站”;運營線路從3條到64條,從人工售票到手機支付……改革開放40年,我市的公交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彰顯著智能化、人性化公交時代的到來,而且代表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這座山城的崛起和繁榮。
如今寬敞明亮的電動公交車,是我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昔日簡陋的站臺、窄小的汽車,早已退出歷史舞臺。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